最近互联网朋友圈充斥着一股恐慌的气息。是的,如果你是圈内人,恐怕已经猜到了,席卷整个行业的CAI员、降薪席卷业内。以滴滴程维宣布“公司高管无年终奖、普通员工年终奖减半”上微博热搜为标志,全民都感受到“互联网的寒冬”来了。
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一位多年的好友(资深程序猿)昨天向我抛出了一个问题 —— 以资深HR的角度说说,如何在这场风波中不被裁员。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问题,因为任何措施都无法保证做到这一点,到最后也只会归结为简单的一句话——实力至上。这人人可见的道理,写出来就是一碗无用的毒鸡汤,想来也不必浪费各位的眼球了。反之,如果你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这个担心也就自然多余了。
但实际情况必然不是如此的,人无完人,没有人是保证立于不败之地的。既然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那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谈谈我的想法。与其终日惶惶,等待那一纸不知何时会降临的“裁决书”,不如主动出击,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如此,你便能掌握主动权,不管是主动寻求更好的机会,亦或是真的拿了“抚慰金”,都可以游刃有余,无后顾之忧。
本人作为一名HR,万不敢称资深,只是呆过几年大型央企和大型互联网企业,聊有一点自己的看法罢了。在此,从HR 的角度,讲讲换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事情,希望在你用得上时能有一些参考意义,便自觉功德无量了。
本文由IT平头哥联盟特邀某大厂资深HR,从HR的角度讲讲如何完美渡过“凛冬”
公众号:
honeyBadger8
,群:912594095
求职者经常会自问或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许多人都没有认真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比较含糊,更多的是一种感觉,甚至会说随便。所以,在找工作的各个阶段就会表现出各种迷茫、纠结,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无头苍蝇”。一旦成为这种生物,你便会到处乱窜,撞到大运的可能性自然是少之又少的,结果只能是撞得满头包,然后随便找个“还可以”的工作,继续将就,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重复“不满—辞职—找工作”这一不断重复妥协的过程,最后职业生涯中断,技能无法沉淀,职场资源得不到积累,领导信任需要重新建立,永远在基层岗位徘徊,待你人到中年,还奋斗在码农一线,人家也该嫌弃你不如年轻少壮了。
因此,想好“你想要一份怎样的工作”这一问题,是关乎你整个职业生涯的大计。那么如何确定呢?我认为应该分两个阶段——投递简历前和拿到offer后。投递简历前确定目标是为了提高找到合适工作的可能性,而拿到offer后进一步明确目标是为了提升你的选择正确的可能性。本文的行文思路是寻求一个新机会的整个过程,因此先从投递简历前建立目标谈起,拿到offer后的选择问题后文有详谈。
这一阶段的目标不需要是具体而清晰的,不可走两个极端——广撒网和一条道走到黑。
广撒网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这会带来简历无针对性,泛泛而谈,获得好的面试机会的概率不大;二是一些不太好的机会找上门来,影响你对自我的定位或者因盲目地想积攒面试经验而浪费时间。 一条道走到黑,指的是把自己限得太死,只选自己熟悉的企业或者只选一两家死磨硬泡。这也是不可取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机会很多,只是你可能不知道有这个机会或者不知道这个机会你可以。所以还是鼓励多尝试。
那这就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如何做到既不把自己限在死胡同而又避免到处乱窜,这不是一个艺术问题,而是可以通过确定目标去做到的。我们知道,我们在投递简历过程中,可以大概了解到的信息主要有公司简介、岗位JD和岗位薪资范围。所以,我们的目标范围就选择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信息作为参考。
总结来看,行业有地位、工作内容有挑战、薪资范围可期待,那么就值得尝试。其他机会果断放弃。如果不放心,以一周为期,对展示在面前的机会进行初步分级。HR处理简历一般都会在一周内完成,如果一周内没有太多面试机会,再补充投递第二级别的企业。
二、准备简历
在这里要聊的不是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简历,因为这个你大可以网上找一个模板,都很棒。而且,在网上投递阶段更多的是在线简历,都有固定的式样。所以更多的要聊的是内容的呈现。有几个要点。
一是要条理清晰,突出重点。工作经历和项目经历是简历的重点,在叙述时按点呈现,言简意赅的讲清楚做了什么,自己发挥了什么作用。HR筛选简历实际上就像改卷,是找亮点的过程,是按点匹配的过程。招聘平台“简历匹配”的计算也是参照这一逻辑。
二是切忌万金油式的简历。针对不同的企业和岗位,选择不同版本的简历。例如,国企对所获荣誉等比较看中,可以选择一定的篇幅来呈现自己的获奖经历。面对不同的企业,选择不用的简历,呈现你想呈现的重点。
三是不要贪心。简历只需要做到90分即可。十分理解每个人尽善尽美的态度,特别是这种关乎前途命运的时候,争一把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只需要90分,让你获得可以面试的机会就可以了,因为这只是第一步,重头戏在面试。如果你的简历100分,会拔高企业对你的期望,面试下来就会转而失望。反之,企业会从你身上发现更多惊喜。不要过早地摊牌。
三、面试
前期讲了很多,但面试却是最具决定性的。社会招聘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往往采用结构化面试,因此这里主要以结构化面试场景进行一些技巧介绍。其他面试形式以后有机会再谈。
采用“三步走”战略,即准备阶段、面试阶段、结束阶段。
准备阶段:
1.对企业、岗位做初步了解,以表示自己对企业的尊重和对机会的重视;
2.大致了解企业文化,以做出服装和面试过程中表现等风格的应对。如果是国企,尽量穿正装应试;在摸不清楚的情况下,亦可着正装面试,还是摆明态度问题。 做好以上两点,基本上印象分就可以拿到了。接下来到了面试问答环节。
面试阶段:
1.自我介绍言简意赅。不超过两分钟,一定要条理清晰,不可太过冗长。讲清楚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成绩即可。而在工作成绩展现方面也应根据不同的企业调整侧重点,比如国企多看中企业认可度,因此多展现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荣誉;私企则强调效益,可以进行一些数据化的呈现。
2.回答问题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形式。面试就是一场“作文”,摆明你的观点,再分点阐述,会使你显得富有条理。
3.把简历内容做实。这个有些隐晦,但“你懂的”。如果你要写在简历上,那么一定要经得住问。
4.向面试官推荐自己。多数面试官会采用多听面试者说的心态进行面试,以期获得意外收获。那我们可以主动掉入他的“陷阱”,讲一些我们希望他听到的信息。那自然是我们的优点。所以可以在面试过程中讲一些自我评价,9分优点,1分不痛不痒的缺点,同时准备好案例佐证,因为面试官一定会问:“你这样评价自己,有什么实际案例吗?”
5.不要啰嗦。推荐自己,但不是说得越多越好,问题回答完了即可。多余的叙述会造成不沉稳的印象,或者会显得总结概括能力不佳,也可能言多必失,说出一些你不想呈现的点。
6.期望薪资怎么回答。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即可,特别是私企,这会成为给你定薪的重要参照。也可以略高于期望,以此探一探对方的反应。如果确实不太确定,可以回答相信贵公司会给出一个与我能力相匹配的薪资。
结束阶段:
1.提一个好的问题。面试的最后,企业为了表示尊重,一般会给面试者提问的机会。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时候面试结束了,可以随便发问。其实面试官有自己的考虑,面试还在继续,他是希望通过这个获取到你内心深处的想法,因为你问什么代表你关心什么。问一个好的问题,会加深他对你的良好印象。反之,会因为近因效应,前面的一切付之东流。如何提好一个问题呢?一句话“显上进、莫啰嗦”。
举几个例子。
案例一:某求职者以为面试结束了,问:“请问贵公司加班严重吗?”;面试官心里会想“他也许不能加班,他可能不太求上进”
案例二:某求职者问“请问贵公司的培训体系是怎么样的?”;面试官心里会想“他很上进,在考虑日后长远发展的问题”
那么,很明显了,第二种提问更好。有人要问,第一个问题难道没有了解的必要性吗?当然要了解,但不是现在。
2.表示感谢和期待。礼多从来人不怪。
以上从面试全过程的角度简单阐述了一些面试技巧,希望各位受用。如果实力不差,又确实做到了这几点,基本上可以等着拿offer了。
四、offer洽谈
Offer洽谈也要看企业类型,以企业类型定策略。
这个“谈”字,在国企一般是“告知”的意思,也就是说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他们是严格按照你的工作年限、岗位情况、面试情况等对应相应的职级来确定薪资,而且为了保证内部团队的稳定性,基本不会为个人去做太大的突破。很多国企薪资听上去挺低,但年收入算下来往往不比私企差,甚至更高。因此,国企offer洽谈重在“了解”,把他们的各项福利摸清楚才是你的重点。国企一般会比较隐晦,有些东西你不问,他们并不会主动告诉你。
私企的“谈”字就更贴近字本身的意义一些。现在私企定薪比较灵活(粗放),一般是在你原来薪资的基础上给你加一些,但是如果你能力突出,也许能争取到一些突破。所以,私企谈薪重在“试”,试他们对你的态度,来判定能不能争取到更高的薪资。当然,更多的了解也是有必要的,私企的月薪较高,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隐患秘而不宣,比如年终奖少,五险一金基数和比例低等等,综合收入算下来并不高。
五、offer选择
到了这一步,自然是手上有几个可供选择的offer了。买东西都讲究“货比三家”,offer选择自然也是一样。切忌拿到一个差不多的offer就下定论,“货比三家”既能帮助你选到更好的,也能坚定你对这份工作的信心。所以如果你没有三个及以上offer,下文先别看了,回去先继续找。 言归正传,如何选择最佳offer呢?
首当其冲应建立起对工作本身的评价体系。换句话说一份工作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它应该是立体而鲜活的。我们选取最重要的维度进行构建工作评价模型。
经初步统计,笔者HR从业期间,“阅人无数”,曾做过一个简单统计,在求职者应聘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排行榜中占据最高比例的三个问题,依次为:薪资福利、企业平台、职业发展。当然,工作地点、工作氛围、加班时长、户口问题等等也是重要的考虑维度。“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这是我们面对工作应有的态度。所以,考虑时也无法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偏向,有所舍弃。我将这些维度分为三类:重要因素、必要因素、非必要因素。
重要因素,顾名思义,是我们找工作过程中最看中的,是决定是否选择这份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我姑且取大部分人最关心的三要素纳入其中。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整。
必要因素,指的是那些根据自身情况,必不可少的因素。换句话说,不管这份工作有多好,只要它不满足这个因素,我绝对不能接受。举个例子,我已经在这个城市定居,老婆在本地工作,孩子在这儿上学,我绝对不会去外地,那么,工作地点就是我的必要因素。再比如我是一个看中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加班严重的机会我绝对不会选择,那这个也是我的必要因素。
非必要因素,指的既不是必要,也没那么重要,有则锦上添花,无则无伤大雅的因素。比如某些小企业爱搞的生日祝福、某些国企爱搞的企业年金等,可有可无。
那么,很明了了,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重要因素上。我们先用排除法排除掉那么不符合必要因素的工作,避免浪费时间。非必要因素前期无法了解那么清楚,也不是我们的考虑重点。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重要因素。以代表性的三个因素为例:
薪资福利,是工作价值的体现,也是养家糊口的必备项,重要性不言而喻; 企业平台,本人从来不认同“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因为金子并不是发光体。如果你把它埋在沙里,那得撞大运的人才能找到。所以,我们向来提倡“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思想,选择一个好的平台,会让你更加容易实现自己的价值。
职业发展,“大的平台不一定有好的职业发展”,这是我们首先应该建立的一个认知。阿里腾讯自然是国内认可的顶级互联网公司平台,但依然有很多人辞职,我相信职业发展这一原因不在少数。很浅显的道理,你可能会在这里做一颗螺丝钉。当然,平台大机会也多,但是竞争者也一样多。所以,职业发展见仁见智了。如果非要谈一下看法的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各因素都了然于胸了,那么到了建立模型的时候。这个模型很简单,每个人都会。我把它称为“加权计数法”。具体操作方式如下表:
维度 | 重要性(以比例表示) | 工作机会1评分 | 工作机会2评分 |
---|---|---|---|
薪酬福利 | 40% | 90 | 80 |
企业平台 | 30% | 80 | 90 |
职业发展 | 30% | 90 | 80 |
合计 | 87 | 83 |
那么,无需纠结,选择工作机会1。
结束语
寥寥数语,不能尽言。希望能为你度过“互联网的寒冬”提供一点助益,那也不枉我敲了几个小时了。
记得关注:IT平头哥联盟
哦~
热门推荐:
作者:-IT平头哥联盟
链接:
交流:912594095、公众号:
honeyBadger8
本文原创,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
@IT·平头哥联盟
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原链接及出处。